洛阳

当前选择:洛阳

当前位置: 洛阳学大教育 > 洛阳资讯 > 洛阳

中学生课外古诗文-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

来源:学大教育 时间:2015-02-04 15:13:06

除了李白之外,我们大家最熟悉的诗人莫过于杜甫了,杜甫的诗也是伴随着我们从小到大,那么你真正的了解杜甫以及他的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么?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中学生课外古诗文-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,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。

闻官军①收②河南河北

(唐)杜甫

剑外③忽传收蓟北④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
却看妻子⑤愁何在,漫卷⑥诗书喜欲狂。

白日放歌须纵酒⑦,青春⑧作伴好还乡。

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
【注释】

①官军:唐王朝军队。②收:收复。③剑外:剑门关之外,即今四川剑南一带。④蓟北:今河北省北部。当时为安、史叛军根据地。⑤妻子:妻子、儿女。⑥漫卷:胡乱地卷起。⑦纵酒:纵情饮酒。⑧青春:春光明媚。

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王朝军队收复了蓟北,初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泪水沾湿了衣裳。回头看看妻子儿女,脸上的愁容也不见了;我胡乱卷起诗书,欣喜若狂。白天我要开怀畅饮,纵情歌唱,有明媚的春光和我做伴,我要回到家乡?我要立即从巴峡穿过巫峡,经过襄阳直奔老家洛阳。

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,抒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,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。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,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,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,叶落归根。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,喜极而泣,不能自抑。作者用了“忽传”、“初闻”、“却看”、“漫卷”四个连续动作,把惊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。作者身在梓州,心已回到故乡,想象着在弹指之间,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、巫峡,路过襄阳、洛阳,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。

【阅读训练】

1诗中“妻子”的意思是?

2作者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后的喜悦表现在?

3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”表现了作者的心情?

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。我们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,听到一个好消息或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时,你的心情怎样?你的神情怎样?你又是怎样表达的呢?试着把你的动作、语言、神态、心理活动写一写吧。

背景资料

因为遭遇安史之乱,杜甫一家漂泊到剑门关外已是第五个年头,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,叶落归根。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(763?)春。前一年冬,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,收复了洛阳和郑、汴等地。广德元年正月,叛军首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杀,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平息。在战乱中漂泊受难、饱经沧桑,正流离于梓州(治所在今四川三台)的杜甫,听到这个消息,惊喜欲狂,心中激荡,难以自抑,狂喜之余,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。

在学习了中学生课外古诗文-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这篇文章之后,同学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不是更进一步了呢?水滴石穿,只要肯坚持多学习古诗词就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赏析能力。

相关推荐
热点资讯
热门话题